关灯
护眼
字体:

卷之三十五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三十五

    河 南 郭 象 注

    唐西华法师成玄英疏

    杂篇天下第三十三

    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,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。

    〔注〕为以其#1有为,则真为也,为其真为,则无伪矣,又何加焉。

    〔疏〕方,道也。自轩顼已下,迄于尧舜,治道艺术,方法甚多,皆随有物之情,顺其所为之性,任群品之动植,曾不加之於分表,是以虽教不教,虽为不为矣。

    古之所谓道术者,果恶乎在?

    〔疏〕上古三皇所行道术,随物任化,淳朴无为,此之方法,定在何处?假设疑问,发明深理也。

    曰:无乎不在。

    〔疏〕答曰:无为玄道,所在有之,自古及今,无处不徧。

    曰:神何由降?明何由出?

    〔注〕神明由事感而后降出。

    〔疏〕神者,妙物之名;明者,智周为义。若使虚通圣道,今古有之,亦何劳彼神人显兹明智,制礼作乐以导物乎?

    圣有所生,王有所成,

    〔疏〕夫虚凝玄道,物感所以诞生,圣帝明王,功成所以降迹,岂徒然哉。

    皆原於一。

    〔注〕使物各复其根,抱一而已,无饰於外,斯圣王所以生成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原,本也。一,道。虽复降灵接物,混述和光,应物不离真常,抱一而归本者也。

    不离於宗,谓之天人。不离於精,谓之神人。不离於真,谓之至人。以天为宗,以德为本,以道为门,兆於变化,谓之圣人。

    〔注〕凡此四名,一人耳,所自言之异。

    〔疏〕冥宗契本,谓之自然。淳粹不杂,谓之神妙。疑然不假,谓之至极。以自然为宗,上德为本,玄道为门,观於机兆,随物变化者,谓之圣人。已上四人,只是一耳,随其功用,故有四名也。

    以仁为恩,以义为理,以礼为行,以乐为和,熏然慈仁,谓之君子。

    〔注〕此四名#2之粗迹,而贤人君子之所服膺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布七惠为恩泽,施义理以裁非,运节文为行首,动乐音以和性,慈照光乎九有,仁风扇乎八方,譬兰蕙芳馨,香气熏於遐迩,可谓贤矣。

    以法为分,以名为表,以参#3为验,以稽为决,其数一二三四是也,

    〔疏〕稽,考也。操,执也。法定其分,名表其寔,操验其行,考决其能。一二三四,即名法等是也。

    百官以此相齿,以事为常,

    〔疏〕自尧舜已下,置立百官,用此四法更相齿次,君臣物务,遂以为常,所谓彝伦也。

    以衣食为主,蕃息畜藏,

    〔疏〕夫事之不可废者,耕织也;圣人之不可废者,衣食也。故国以民为本,民以食为天,是以蕃滋生息,畜积藏储者,皆养民之法。

    老弱孤寡为意#4,皆有以养,民之理也。

    〔注〕民理既然,故圣贤不逆。

    古之人其备乎。

    〔注〕古之人即此之四名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养老哀弱,矜孤恤寡,五帝已下,备有之焉。

    配神明,醇天地,育万物,和天下,

    〔疏〕配,合也。夫圣帝无心,因循品物,故能合神明之妙理,同天地之精醇,育宇内之黎元,和域中之群有。

    泽及百姓,明於本数,系於末度,

    〔注〕本数明,故末#5不离。

    〔疏〕本数,仁义也。末度,名法也。夫圣心慈育,恩覃黎庶,故能明仁义以崇本,系法名以救末。

    六通四辟#6小大精粗,其运无乎不在。

    〔注〕所以为备。

    〔疏〕辟,法也。大则两仪,小则群物,精则神智,粗则形像,通六合以遨游,法四时而变化,随机运动,无所不在也。

    其明而在数度者,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,

    〔注〕其在数度而可明者,虽多有之,已疏外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史者,《春秋》、《尚书》,皆古史也。数度者,仁义法名等也。古旧相传,显明在世者,史传书籍,尚多有之。

    其在於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乐》者,邹鲁之士,搢绅先生多能明之。

    〔注〕能明其迹耳,岂所以迹哉。

    〔疏〕邹,邑名也。鲁,国号也。搢,笏也,亦插也。绅,大带也。先生,儒士也。言仁义名法布在《六经》者,邹鲁之地儒服之人能明之也。

    《诗》以道志,《书》以道事,《礼》以道行,《乐》以道和,《易》以道阴阳,《春秋》以道名分。

    〔疏〕道,达也,通也。夫《诗》道情志,《书》道世事,《礼》道心行,《乐》道和适,《易》明卦兆,通达阴阳,《春秋》褒贬,定其名分。

    其数散於天下而设於中国者,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。

    〔注〕皆道古人之陈迹耳,尚复不能常称。

    〔疏〕《六经》之迹,散在区中,风教所覃,不过华壤。百家诸子,依稀五德,时复称说,不能大同也。

    天下大乱,

    〔注〕用其迹而无统故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执守陈迹,故不升平。

    圣贤不明,

    〔注〕能明其迹,又未易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韬光晦迹。

    道德不一,

    〔注〕百家穿凿。

    〔疏〕法教多端。

    天下多得一

    〔注〕各信其偏见而不能都举。

    〔疏〕宇内学人,各滞所执,偏得一术,岂能弘通。

    察焉以自好。

    〔注〕夫圣人统百姓之大情而因为之制,故百姓寄情於所统而自忘其好恶,故与一世而得澹漠焉。乱则反之,人恣其近好,家用典法,故国异政,家殊俗。

    〔疏〕不能恬淡虚忘,而每运心思察,随其情好而为教方。

    譬如耳目鼻口,皆有所明,不能相通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目能视色,不能听声;鼻能闻香,不能辩味;各有所主,故不能相通也。

    犹百#7家众技也,皆有所长,时有所用。

    〔注〕所长不同,不得常用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《六经》五德,百家诸书,其於救世,各有所长,既未中道,故时有所废,犹如鼻口有所不通也。

    虽然,不该不徧,一曲之士也。

    〔注〕故未足备任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虽复各有所长,而未能该通周徧,斯乃偏僻之士,滞一之人,非圆通合变者也。

    判天地之美,析万物之理,

    〔注〕各用其一曲,故析判。

    〔疏〕一曲之人,各执偏僻,虽着方术,不能会道,故分散两仪淳和之美,离析万物虚通之理也。

    察古人之全,寡能备於天地之美,称神明之容。

    〔注〕况一曲者乎。

    〔疏〕观察古昔全德之人,犹能备两仪之亭毒,称神明之容貌,况一曲之人乎。

    是故内圣外王之道,暗而不明,郁而不发,

    〔注〕全人难遇故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玄圣素王,内也。飞龙九五,外也。既而百家竞起,各私所见,是非殽乱,彼我纷纭遂使出处之道,暗塞而不明,郁闭而不泄也。

    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。悲夫,百家往而不反,必不合矣。

    〔疏〕心之所欲,执而为之,即此欲心而为方术,一往逐物,曾不反本,欲求合理,其可得也。既乖物情,深可悲叹。

    后世之学者,不幸不见天地之纯,古人之大体,

    〔注〕大体各归根抱一,则天地之纯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幸,遇也。天地之纯,无为也;古人大体,朴素也。言后世之人,属斯浇季,不见无为之道,不遇淳朴之世。

    道术将为天下裂。

    〔注〕裂,分离也。道术流弊,遂各奋其方,或以主物,则物离性以从其上而性命丧矣。

    〔疏〕裂,分离也。儒墨名法,各驰骛,各私所见,咸率己情,道术纷纭,更相倍谲,遂使苍生措心无所,分离一性,实此之由也。

    不侈於后世,不靡於万物,不晖於数度,

    〔注〕勤俭则瘁,故不晖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侈,奢也。靡,丽也。晖,明也。教於后世,不许奢华,物我穷俭,未尝#8绮丽,既乖物性,教法不行,故於先王典礼不得显明於世也。

    以绳墨自矫

    〔注〕矫,厉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矫,厉也。用仁义为绳墨,以勉厉其志行也。

    而备世之急,

    〔注〕动而俭则财有余,故#9急有备。

    〔疏〕世急者,谓阳九百六水火之灾也。勤俭节用,储积财物,以备世之凶灾急难也。

    古之道术有在於是者。墨翟、禽滑厘闻其风而悦之,为之大过,己之大循#10。

    〔注〕不复度众所能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循,顺也。古之道术,禹治洪水,勤俭枯槁,其迹尚在,故言有在於是者。姓禽,字滑厘,墨翟弟子也。墨翟滑厘,性好勤俭,闻禹风教,深悦爱之,务为此道,动苦过甚,适周己身自顺,未堪教被於人矣。

    作为《非乐》,命之日《节用》,生不歌,死无服。

    〔疏〕《非乐》《节甩》是《墨子》二篇书名也。生不歌,故非乐,死无服,故节用,谓无衣衾棺椁等资葬之服,言其穷俭惜费也。

    墨子泛爱兼利而非国,

    〔注〕夫物不足,则以阙为是,今墨子令百姓皆勤俭各有余,故以斗为非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普汜兼爱,利益群生,使各自足,故无斗争,以斗争为非也。

    其道不怒;

    〔注〕但自刻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克己勤俭,故不怨怒於物也。

    又好学而博,不异,

    〔注〕既自以为是,则欲令万物皆同乎己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墨子又好学,博通坟典,己既勤俭,欲物同之也。

    不与先王同,毁古之礼乐。

    〔注〕先王则恣其群异,然后同焉皆得而不知所以得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礼则节文隆杀,乐则锺鼓羽毛,嫌其侈丽奢华,所以毁弃不用。

    黄帝有《咸池》,尧有《大章》,舜有《大韶》,禹有《大夏》,汤有《大濩》,文王有辟雍之乐,武王周公作《武》。

    〔疏〕已上是五帝三王乐名也。

    古之丧礼,贵贱有仪,上下有等,天子棺椁七重,诸侯五重,大夫三重,士再重。

    〔疏〕自天王已下,至于士庶,皆有仪法,悉有等级,斯古之礼也。

    今墨子独生不歌,死不服,桐棺三寸而无梈,以为法式。以此教人,恐不爱

    人;以此自行,固不爱己。

    〔注〕物#11皆以任力称情为爱,今以勤俭为法而为之大过,虽欲饶天下,更非所以为爱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师於禹迹,勤俭过分,上则乖於三#12王,下则逆於万民,故生死勤穷,不能养於外物,形容枯槁,未可爱於己身也。

    末败墨子道,

    〔注〕但非道德。

    〔疏〕末,无也。翟性#13尹老之意也。

    虽然,歌而非歌,哭而非哭,乐而非乐,是果类乎?

    〔注〕虽独成墨而不类万物之情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生歌死哭,人伦之常理;凶哀吉乐,世物之大情。今乃反此,故非徒类矣。

    其生也勤,其死也薄,其道大觳;

    〔注〕觳,无润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觳,无润也。生则勤苦身心,死.则资葬俭薄,其为道乾觳无润也。使人忧,使人悲,其行难为也,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,

    〔注〕夫圣人之道,悦以使民,民得性之所乐则悦,悦则天下无难矣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圣人之道,得百姓之欢心,今乃使物忧悲,行之难久,又无润泽,故不可以教世也。

    反天下之心,天下不堪。墨子虽独能任,奈天下何。离於天下,其去王也远矣。

    〔注〕王者必合天下之欢心而与物俱往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王天下者,必须虚心忘己,大顺群生,今乃毁皇王之法,反黔首之性,其於主物,不亦远乎。

    墨子称道曰:昔#14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,名川三百,支川三千,小者无数。

    〔疏〕湮,塞也。昔尧遭洪水,命禹治水,置塞堤防,通决川渎,救百六之灾,以播种九谷也。

    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#15天下之川;

    〔疏〕橐,盛土器也。耜,掘土具也。禹捉耜掘地,操橐负土,躬自辛苦以导川原,於是舟檝往来,九州杂易。又解:古者字少,以涤为荡,川为原,凡经九度,言九维也。又本作鸠者,言鸠杂川谷以导江河也。

    腓无胈,经无毛,沐甚雨,栉疾风#16,置万国。禹大圣也形劳天下也如此。

    〔注〕墨子徒见禹之形劳耳,未睹其性之适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通导百川,安置万国,闻启之泣,无暇暂看,三过其门,不得看子。赖骤雨而洒发,假疾风而梳头,动苦执劳,形容毁悴,遂使腓股无肉,膝胫无毛。禹之道圣,尚自艰辛,况我凡庸,而不动苦。

    使后世之墨者,多以裘褐为衣,以跂蹻为服,日夜不休,以自苦为极,

    〔注〕谓自苦为尽理之法。

    〔疏〕裘褐,粗衣也。木曰跋,草曰蹻也。后世墨者,翟之弟子也。裘褐跂蹻,俭也。日夜不休,力也。用此自苦,为理之妙极也。

    曰:不能如此,非禹之道也,不足谓墨。

    〔注〕非其时而守其道,所以为墨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墨者,禹之陈迸也。故不能勤苦,乖於禹道者,不可谓之墨也。

    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,南方之墨者苦获、己齿、邓陵子之属,俱诵《墨经》,而倍谲不同,相谓别墨;

    〔注〕必其各守所见,则所在无通,故於墨之中又相与别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姓相里,名动,南方之墨师也。苦获五侯之属,并是学墨人也。谲,异也。俱诵《墨经》而更相倍异,相呼为别墨。

    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,以觭偶不仵之辞相应;以巨子为圣人,

    〔注〕巨子最能辨其所是以成其行。

    〔疏〕訾,毁也。巨,大也。独唱曰觭,音奇。对辩曰偶。件,伦次也。言邓陵之徒,然蹈墨术,坚执坚白,各炫己能,合异为同,析同为异;或独唱而寡和,或宾主而往来,以有无是非之辩相毁,用无伦次之辞相应,勤俭甚者,号为圣人。

    皆愿为之尸,

    〔注〕尸者,主也。

    冀得为其后世,至今不决。

    〔注〕为欲系巨子之业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咸愿为师主,庶传业将来,对争胜负不能决定也。

    墨翟、禽滑厘之意则是,

    〔注〕意在不侈靡而备世之急,斯所以为是。

    其行则非也。

    〔注〕为之太过故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意在救物,所以是也;勤俭太过,所以非也。

    将使后世之墨者,必自苦以腓无胈经无毛相进而已矣。

    〔疏〕进,过也。后世学徒,执墨陈迹,精苦自励,意在过人也。

    乱之上也,

    〔注〕乱莫大於逆物而伤性也。

    治之下也。

    〔注〕任众适性为上,今墨反之,故为下。

    〔疏〕墨子之道,逆物伤性,故是治化之下术,荒乱之上首也。

    虽然,墨子真天下之好#17也,

    〔注〕为其真好重圣贤不逆也,但不可以教也。

    捋求之不得也,

    〔注〕无辈。

    虽枯槁不舍也。

    〔注〕所以为真好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字内好俭,一人而已,求其辈类,竟不能得。憔悴如此,终不休废,率性真好,非矫为也。

    才士也夫。

    〔注〕非有德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,叹也。逆物伤性,诚非圣贤,亦勤俭救世才能之士耳。

    不累於俗,不饰於物,不苟於人,不忮於众,

    〔注〕忮,逆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於俗无患累,於物无矫饰,於人无苟且,於众无逆忮,立於名行以养苍生也。

    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,人我之养毕足而止,

    〔注〕不敢望有余也。

    以此白心,古之道术有在於是者。

    〔疏〕每愿宇内清夷,济活黔首,物我俭素,止分知足,以此教迹,清白其心,古术有在,相传不替矣。

    宋钘、尹文闻其风而悦之,

    〔疏〕姓宋,名钘;姓尹,名文;并齐宣王时人,同游稷下。宋着书一篇,尹着书二篇,咸师於黔首#18而为之名也。性与教合,故闻风悦爱。

    作为华山之冠以自表,

    〔注〕华山上下均平。

    〔疏〕华山,其形如削,上下均平,而宋尹立志清高,故为冠以表德之异。

    接万物以别宥为始;

    〔注〕不欲令相犯错。

    〔疏〕宥,区域也。始,本也。置立名教,应接人间,而区别万有,用斯为本也。

    语心之容,命之曰心之行,

    〔疏〕命,名也。发语吐辞,每令心容万物,即名此容受而为心行。

    以聏合欢,以调海内,

    〔注〕强以其道聏令合,调令和也。

    请欲置之以为主。

    〔注〕二子请得若此者立以为物主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聏,和也。用斯名教和调四海,庶令同合以得欢心,置立此人以为物主也。

    见侮不辱,

    〔注〕其於以活民为急也。

    救民之斗,禁攻寝兵,救世之战。

    〔注〕所谓聏调。

    〔疏〕寝,息也。防禁攻伐,止息干戈,意在调和,不许战斗,假令欺侮,不以为辱,意在救世,所以然也。

    以此周行天下,上说下教,虽天下不取,强聒而不舍者也,

    〔注〕聏调之理然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用斯教迹,行化九州,上说君王,下教百姓,虽复物不取用,而强劝喧聒,不自废舍也。

    故曰上下见厌而强见也。

    〔注〕所谓不辱。

    〔疏〕虽复物皆厌贱,犹自强见劝他,所谓被人轻侮而不耻辱也。

    虽然,其为人太多,其自为太少,

    〔注〕不因其自化而强以慰之,则其功太重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达道圣贤,感而后应,先存诸己,后存诸人。今乃动强劝人,被厌不已,当身枯桥,岂非自为太少乎。

    曰:请欲固置五升之饭足矣。

    〔注〕斯明自为之大少也。

    先生恐不得饱,弟子虽饥,不忘天下,

    〔注〕宋钘尹文称天下为先生,自称为弟子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宋尹称黔首为先生,自谓为弟子,先物后己故也。坦然之进,意在勤俭,置五升之饭,为一日之食,唯恐百姓之饥,不虑己身之饿,不忘天下,以此为心,勤俭故养苍生也,用斯作法,昼夜不息矣。

    日夜不休,曰:我必得活哉。

    〔注〕谓民亦#19当报己也。

    图傲乎救世之士哉。

    〔注〕挥斥高大之貌。

    〔疏〕图傲,高大之貌也。言其强力忍垢,接济黎元,虽未合道,可谓救世之人也。

    曰:君子不为苛察,

    〔注〕务宽恕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贤人君子,恕己宽容,终不用取舍之心苟且伺察於物也。

    不以身假物。

    〔注〕必自出其力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立身求己,不必假物以成名也。

    以为无益於天下者,明之不如已也,

    〔注〕所以为救世之士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已,止也。苦心劳形,乖道逆物,既无益於宇内,明不如止而勿行。

    以禁攻寝兵为外,

    〔疏〕为利他,外行也。

    以情欲寡浅为内,

    〔疏〕为自利,内行也。

    其大小精粗,其行适至是而止。

    〔注〕未能经虚涉旷。

    〔疏〕自利利他,内外两行,虽复大小有异,精粗稍殊,而立趋维纲,不过适是而已矣。

    公而不党,易而无私,决然无主,

    〔注〕各自任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公正而不阿党,平易而无偏私,依理断决,无的主宰,所谓法者,其在於斯。

    趣物而不两,

    〔注〕物得所趣,故一。

    〔疏〕意在理趣而於物无二也。

    不顾於虑,不谋於知,於物无择,与之俱往,

    〔疏〕依理用法,不顾前后,断决正直,无所惧虑,亦不运知,法外谋谟,守法而往,酷而无择。

    古之道术有在於是者。

    〔疏〕自五帝已来,有以法为政术之者,故有可尚之迹而犹在乎世。

    彭蒙田骈慎到闻其风而悦之,

    〔疏〕姓彭,名蒙;姓田,名骈;姓慎,名到;并齐之隐士,俱游稷下,各着书数篇。性与法合,故闻风悦爱也。

    齐万物以为首,曰: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,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,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,知万物皆有所可,有所不可,故曰选则不徧,

    〔注〕都用乃周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天覆地载,各有所能,大道包容,未尝辩说。故知万物有可不可,随其性分,但当任之,若欲拣选,必不周徧也。

    教则不至,

    〔注〕性其性乃至。

    道则无遗者矣。

    〔疏〕万#20物不同,禀性各异,以此教彼,良非至极,若率至玄道,则物皆自得而无遗失矣。

    是故慎到弃知去己而缘不得已,泠汰於物以为道理,

    〔注〕泠汰,犹听放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泠汰,犹拣炼也。息虑弃知,忘身去己,机不得已,感而后应,拣炼是非,据法断决,慎到守此,用为道理。

    曰知不知,将薄知而后邻伤之者也,

    〔注〕谓知力浅,不知任其自然,故薄之而又邻伤焉#21。

    〔疏〕邻,近也。夫知则有所不知,故薄浅其知;虽复薄知而未能都忘,故犹近伤於理。

    謑髁无任而笑天下之尚贤也,

    〔注〕不肯当其任而任夫众人,众人各自能,则无为横复尚贤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謑髁,不定貌也。随物顺情,无的任用,物各自得,不尚贤能,故笑之也。

    纵脱无行而非天下之大圣,

    〔注〕欲壤其迹,使物不殉。

    〔疏〕纵恣脱略,不为仁义之德行,忘遗陈迹,故非宇内之圣人也。

    椎拍#22轶断,与物宛转,

    〔注〕法家虽妙,犹有椎拍,故未泯合。

    〔疏〕椎拍,笞挞也。輐断,行刑也。宛转,变化也。复能打拍刑戮,而随顺时代,故能与物变化而不固执之者也。

    舍是与非,苟可以免,

    〔疏〕不固执是非,苟且免於当世之为也。

    不师知虑,不知前后,

    〔注〕不能知是之与非,前之与后,睧目恣性,苟免当时之患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不师其成心,不运用知虑,亦不瞻前顾后,矫性为情,直举宏网,顺物而已。

    魏然而已矣。

    〔注〕任性独立。

    〔疏〕魏然,不动之貌也。虽复处俗同尘,而魏然独立也。

    推而后行,曳而后往,

    〔注〕所谓缘於不得已。

    〔疏〕推而曳之,缘不得已,感而后应,非先唱也。

    若飘风之还,若羽之旋,若所石之隧,全而无非,动静无过,未尝有罪。

    〔疏〕磨,硙也。隧,转也。如飘风之回,如落羽乏旋,若硙石之转。三者无心,故能全得,是以无是无非,无罪无过,无情任物,故政然也。

    是何故?

    〔疏〕假设疑问以显其能。

    夫无知之物,无建己之患,无用知之累,动静不离於理,是以终身无誉。

    〔注〕患生於誉誉,生於有建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物莫不耽滞身己,建立功名,运用心知,没溺前境。今磨硙等,行藏任物,动静无心,恒居妙理,患累斯绝,是以终於天命,无答无誉也。

    故曰至於若无知之物而已,无用贤圣,

&n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