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卷之二十七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/>     〔疏〕游行至齐,以观风化,忽见罪人,刑戮而死。於是推而强之,令其正卧,解取朝服,幕而覆之。

    号天而哭之曰:子乎子乎,天下有大菑,独先离之,曰莫为盗。莫为杀人。

    〔注〕杀人大灾#33,谓自此以下事。大灾既有,则虽戒以莫为,其可得已乎。

    〔疏〕离,罹#34也。灾,祸也。号叫上天,哀而大哭,慜其枉滥,故重曰子中乎。为盗杀人,世间大祸,子独何罪,先此遭罹。大菑之条,具列於下。又解:所谓辜人,则朝士是也。言其强相推让以被朝服,重为罗网以罗黎元,故告天哭之,明菑由斯起。预张之网,列在下文。

    荣辱立,然后睹所病,

    〔注〕各自得则无荣辱,得失纷纭,故荣辱立,荣辱立则夸其所谓辱而跂其所谓荣矣。奔驰乎夸跂之间,非病如何。

    〔疏〕轩冕为荣,戮耻为辱,奔驰取拾,非病如何。

    货财聚,然后睹所争。

    〔注〕若以知足为富,将何争乎。

    〔疏〕珍宝弥积,驰竞斯起。

    今立人之所病,聚人之所争,穷困人之身使无休时,欲无至此,得乎。

    〔注〕上有所好,则下不能安其本分。

    〔疏〕赏之以轩冕,玩之以珠玑,遂便群品奔驰,因而不止,欲令各安本分,其可得乎。

    古之君人者,以得为在民,以失为在己;

    〔注〕君莫之失,则民自得矣。

    〔疏〕推功於物,故以得在民;受国不祥,故以失在己。

    以正为在民,以枉为在己;

    〔注〕君莫之枉,则民自正。

    〔疏〕无为任物,正在民也;引过责躬,枉在己也。

    故一形有失其形者,退而自责。

    〔注〕夫物之形性何为而失哉?皆由人君挠之以至斯患耳,故自责#35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人受气不伺,禀分斯异,令各任其能,则物皆自得。若有一物失所,亏其形性者,则引过归己,退而责躬。昔殷汤自剪#36,是也

    今则不然。

    〔疏〕步骤殊时,浇淳异世,故今之驰物者刘不复如此也。

    匿为物而愚不识,

    〔注〕返其性,匿也;用其性,显也;故为物所显则皆识。

    〔疏〕所作宪章,皆反物性,藏匿罪名,愚妄不识,故罪名者众也。

    大为难而罪不敢,

    〔注〕为物所易则皆敢。

    〔疏〕法既难定,行之不易,故决定违者,斯罪之也。

    重为任而罚不胜,

    〔注〕轻其所任则皆胜。

    远其涂而诛不至。

    〔注〕适其足力则皆至。

    〔疏〕力微事重而责其不胜,路远期促而罚其后至,皆不可也。

    民知力竭,则以伪继之,

    〔注〕将以避诛罚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智力竭尽,不免诛罚,惧罚情急,故继之以伪。

    日出多伪,士民安取不伪。

    〔注〕主日兴伪,士民何以得其真乎。

    〔疏〕谲伪之风,日日而出,伪众如草,於何得真。

    夫力不足则伪,知不足则欺,财不足则盗。盗窃之行,於谁责而可乎?

    〔注〕当,责上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知力穷竭,谲伪必生;赋敛益急,贪盗斯起;皆由主上无德,法令滋彰。夫#37能忘爱释私,不贵珍宝,当责在上,岂罪下民乎。

    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,

    〔注〕亦能顺世而不系於彼我故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姓蘧,名瑷,字伯玉,卫之贤大夫也。盛德高明,照达空理,故能与日俱新,随年变化。

    未尝不始於是之而卒诎之以非也,

    〔注〕顺物而畅,物情之变然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初履之年,谓之为是,年既终谢,谓之为非,一岁之中而是非常出,故始时之是,终诎为非也。

    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。

    〔注〕物情之变,未始有极。

    〔疏〕故变为新,以新为是;故已谢矣,以故为非。然则去年之非,於今成是;今年之是,来岁为非。是知执是执非,滞新执故者,倒置之流也。故容成氏曰,除日无岁,蘧瑷达之,故随物化也。

    万物有乎生而莫见其根,有乎出而莫见其门。

    〔注〕无根无门,忽尔自然,故莫见也。唯无其生亡其出者,为能睹其门而测其根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随变而生,生无根原,任化而出,出无门户。既曰无根无门,故知无生无出。生出无门,理其如此,何为岁之可像乎。

    人皆尊其知之所知而莫知恃其知之所不知而后知,可不谓大疑乎。

    〔注〕我所不知,物有知之者矣。故用物之知,则无所不知;独任我知,知甚#38寡矣。今不恃物以知,而自尊知,则物不告我,非大疑如何。

    〔疏〕所知者,俗知也;所不知者,真知也。流俗之人,皆尊重分别知之,锐情取舍,而莫能赖其分别#39之智以照真原,可谓大疑惑之人也。

    已乎已乎,且无所逃。

    〔注〕不能用彼则寄身无地。

    〔疏〕已,止也。夫锐情取舍,不如休止,必遭祸患,无处逃形。

    此#40所谓然与,然乎?

    〔注〕自谓然者,天下未之然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各然其所然,各可其所可,彼我相对,孰是孰非乎?

    仲尼问於太史大弢、伯常骞、狶韦

    〔疏〕太史,官号也。下三人,皆史官之姓名也。所问之事,次列下文。

    曰:夫卫灵公饮酒湛乐,不听国家之政;田猎毕弋,不应诸侯之际;其所以为灵公者何邪?

    〔疏〕毕,大网也。弋,绳系箭而射也。庸猥之君,淫声嗜酒,捕猎禽兽,不听国政,会盟交际,不赴诸侯。汝等史官,应须定谥,无道如此,何为谥灵?

    大弢曰:是因是也。

    〔注〕灵即是无道之谥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依周公《谥法》乱而不损曰灵。灵即无道之谥也。此是因其无道,谥之曰灵,故曰是因是也。

    伯常骞曰:夫灵公有妻三人,同滥#41而浴。

    〔注〕男女同浴,此无礼也。

    史鳅奉御而进所,搏币而扶翼。

    〔注〕以鳅为贯,而奉御之劳,故搏币而扶翼之,使其不得终礼,此其所以为肃贤也。币者,奉御之物。

    〔疏〕滥,浴器也。姓史,字鱼,卫之贤大夫也。币,帛也。又《谥法》:德之精明曰灵。男女同浴,使贤人进御。公见史鱼良臣,深怀愧悚,遣人搏捉币帛,令扶将羽翼,慰而送之,使不终其礼。敬贤如此,便是明君,故谥为灵,灵则有道之谥。

    其慢若彼之甚也,见贤人若此其肃也,是其所以为灵公也。

    〔注〕欲以肃贤补其私慢。灵有二义,不#42可谓善,故仲尼问焉。

    〔疏〕男女同浴,娇慢之甚,忽见贤人,顿怀肃敬,用为有道,故谥灵也。

    狶韦曰:夫灵公也死,卜葬於故墓不吉,卜葬於沙丘而吉。掘之数仞,得石椁焉,洗而视之,有铭焉,曰:不冯其子,灵公夺而埋之。夫灵公之为灵也久矣,

    〔注〕子,谓蒯聩也。言不冯其子,灵公将夺汝处也。夫物皆先有其命,故来事可知也。是以凡所为者,不得不为;凡所不为者,不可得为;而愚者以为之在己,不亦妄乎。

    之二人何足以识之。

    〔注〕徒识已然之见事耳,未知已然之出於自然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沙丘,地名也,在盟津河北。子,蒯聩也。欲明人之名谥皆定於未兆,非关物情而有升降,故沙丘石椁先有其铭。岂冯蒯聩,方能夺葬。史与常骞,讵能识邪。

    少知问於太#43公调

    〔疏〕智照狭劣,谓之少知。太,大也。公,正也。道德广大,公正无私,复能调顺群物,故谓之太公调。假设立人,以论道理。

    曰:何谓丘里之言?

    〔疏〕古者十家为丘,二十家为里。乡闾丘里,风俗不同,故假问答以辩之也。

    太公调曰;丘里者,合十姓百名而以为风俗也,

    〔疏〕采其十姓,取其百名,合而论之,以为风俗也。

    合异以为同,散同以为异。今指马之百体而不得马,而马系於前者,立其百体而谓之马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如采丘里之言以为风俗,斯合异以为同也;一人设教,随方顺物,斯散同以为异也。亦犹指马百体,头尾腰脊,无复是马,此散同以为异也;而系於前见有马,此合异以为同也。

    是故丘山积卑而为高,江河合水而为大,大人合并而为公。

    〔注〕无私於天下,则天下之风一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积土石以成丘山,聚细流以成讧海,亦犹圣人无心,随物施教,故能并合八方,均一天下,华夷共履,遐迩无私。

    是以自外入者,有主而不执;

    〔疏〕自,从也。谓圣人之教,从外以入,从中而出,随顺物情,故居主竟无所执也。

    由中出者,有正而不距。

    〔注〕自外入者,大人之化也;由中出者,民物之性也。性各得正,故民

    无违心;化必至公,故主无所执。所以能合丘里而并天下,一万物而夷群异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由,亦从也。谓万物黔黎,各有正性,率心而出,禀受皇风,既合物情,故顺而不距。

    四时殊气,天不赐,故岁成;

    〔注〕殊气自有,故能常有,若本无之而由天赐,则有时而废。

    〔疏〕赐,与也。夫春暄夏暑,秋凉冬寒,禀之自然,故岁叙成,立若由天与之,则有时而废矣。

    五官殊职,君不私,故国治;

    〔注〕殊职自有其才,故任之耳,非私而与之。

    〔疏〕五官,谓古者法五行置官也。春官秋官,各有司职,君王玄默,委任无私,故政宇内清夷,国家宁泰也。

    文武大人不赐,故德备;

    〔注〕文者自文,武者自武,非大人所赐也,若由赐而能,则有时而阙矣。岂唯文武,凡性皆然。

    〔疏〕文相武将,量才授职,各任其能,非圣与也。无私於物,故道德圆备。

    万物殊理,道不私,故无名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群物不同,率性差异,或巢居穴处,走地飞空,而亭之毒之,咸能自济,物各得理,故无功也。

    无名故无为,无为而无不为。

    〔注〕名止於实,故无为;实各自为,故无不为。

    〔疏〕功归於物,故为无为,不执此为#44而无不为。

    时有终始,世有变化。

    〔注〕故无心者斯顺。

    〔疏〕时,谓四叙递代循环。世,谓人事迁贸不定。

    祸福淳淳,

    〔注〕流行反覆。

    〔疏〕淳淳,流行貌。夫天时寒暑,流谢不常,人情祸福,何能久定。故《老子经》云,祸兮福所倚,福兮祸所伏也。

    至有所拂者而有所宜;

    〔注〕於此为戾,於彼或以为宜。

    〔疏〕拂,戾也。夫物情向背,盖无定准,故於此乖戾者,或於彼为宜,是以达道之人不执逆顺也。

    自殉殊面,

    〔注〕各自信其所是,不能离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殉,逐也。面,向也。夫彼此是非,纷然固执,故各逐己见而所向不同也。

    有所正者有所差。

    〔注〕正於此者,或差於彼。

    〔疏〕於此为正定者,或於彼差邪,此明物情颠倒,殊向而然也。

    比于大泽,百材皆度;

    〔注〕无弃村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比,譬也。度,量也。夫广大皋泽,林籁极多,随村量用,必无弃掷。大人取物,其义亦然。

    观乎大山,木石同坛。

    〔注〕合异以为同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坛,基也。石有巨小,木有粗细,共聚大#45山而为基本,此合异以为同也。

    此之谓丘里之言。

    〔注〕言於丘里,则天下可知。

    〔疏〕总结前义也。

    少知曰:然则谓之道,足乎?

    〔疏〕以道为名,名道於理,谓不足乎?欲明至道无名,故发斯问。

    太公调曰:不然。今计物之数,不止於万,而期曰万物者,以数之多者号而读之也。

    〔注〕夫有数之物,犹不止於万,况无数之数,谓道而足邪。

    〔疏〕期,限也。号,语也。夫有形之物,物乃无穷,今世人语之,限曰万物者,此举其大经为言也。亦犹虚道妙理,本自无名,据其功用,强名为道,名於理未足也。

    是故天地者,形之大者也;阴阳者,气之大#46者也;道者为之公。

    〔注〕物得以通,通物无私,而强字之曰道。

    〔疏〕天覆地载,阴阳生育,故形气之中最大者也。天道能通万物,亭毒苍生,施化无私,故谓之公也。

    因其大以号而读之则可也,

    〔注〕所谓道可道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大通有物,生化群品,语其始本,实曰无名,因其功号,读亦可也。

    已有之矣,乃将得比哉。

    〔注〕名已有矣,故乃将无可得而比邪。

    〔疏〕因其功用,已有道名,不得将此有名比於无名之理。以斯比拟,去之迢递。

    则若以斯辩,譬犹狗马,其不及远矣。

    〔注〕今名之辩无,不及远矣,故谓道犹未足也;必在乎无名无言之域而后至焉,虽有名,故莫之比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独以狗马一兽语而相比者,非直大小有殊,亦乃贵贱斯别也。今以有名之道比无名之理者,非直粗妙不同,亦深浅斯异,故不及远也。

    少知曰:四方之内,六合之裹,万物之所生恶起?

    〔注〕问此者,或谓道能生之。

    〔疏〕六合之内,天地之间,万物动植,从何生起?少知发问,欲辩其原。

    太公调曰:阴阳相照相盖相治,四时相代相生相杀,

    〔注〕言此皆其自尔,非无所生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三光相照,二仪相盖,风雨相治,炎凉相代,春夏相生,秋冬相杀,岂关情虑,物理自然也。

    欲恶去就於是桥起,雌雄片合於是庸有。

    〔注〕凡此事故云为趋舍#47,近起於阴阳之相照,四时之相代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矫,起貌也。庸,常也。顺则就而欲,逆则恶而去。言物在阴阳造化之中,蕴斯情虑,开杜交合,以此为常也。

    安危相易,祸福相生,缓急相摩,聚散以成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逢泰则安,遇否则危,危则为祸,安则为福,缓者为寿,急者为夭,散则为死,聚则为生。凡此数事,出乎造物相摩而成,其犹四叙变易迁贸,岂关情虑哉。

    此名实之可纪,精之可志也。

    〔注〕过此已往,至於自然。自然之故,谁知所以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志,记也。夫阴阳之内,天地之间,为实有名,故可纲可纪。假令精微,犹可言记,至於重玄妙理,超绝形名,故不可以言像求也。

    随序之相理,桥运之相使,穷则反,终则始。此物之所有,

    〔注〕皆物之所有,自然而然耳,非无能有之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四叙循环,更相治理,五行运动,递相驱役,物极则反,终而复始。物之所有,理尽於斯。

    言之所尽,知之所至,极物而己。

    〔注〕物表无所复有,故言知不过极物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真理玄妙,绝於言知。若以言诠辩,运知思想,道可极於有物而已,固未能造於玄玄之境。

    睹道之人,不随其所废,不原其所起,

    〔注〕废起皆自尔,无所原随也。

    此议之所止。

    〔注〕极於自尔,故无所议。

    〔疏〕睹,见也。随,逐也。夫见道之人,玄悟之士,凝神物表,寂照环中,体万境皆玄,四生非有,岂复留情物物而推逐发起之所由乎。所谓之言语道断,议论休止者也。

    少知曰:季真之莫为,接子之或使,二家之议,孰正於其情,孰偏於其理?

    〔注〕季真曰,道莫为也。接子曰,道或使。或使者,有使物之功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季真接子,并齐之贤人,俱游稷下,故托二贤明於理。莫,无也。使#48,为也。季真以无为为道,接子谓道有为使物之功,各执一家,未为通论。今少知问此以定臧否,於素情妙理谁正谁偏者也。

    太公调曰:鸡呜犬吠,是人之所知;虽有大知,不能以言读其所自化,又不能以意其所将为。

    〔注〕物有自然,非为之所能也。由斯而观,季真之言当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目见耳闻,鸡呜狗吠,出乎造化,愚智同知。故虽大圣至知,不能用意测其所为,不能用言道其所以,自然呜吠,岂道使之然。是知接子之言,於理未当。

    斯而析之,精至於无伦,大至於不可围,

    〔注〕皆不为而自尔。

    〔疏〕假令精微之物无有伦绪,粗大之物不可围量,用此道理推而析之,未有一法非自然独化者也。

    或之使,莫之为,未免於物而终以为过。

    〔注〕物有相使,亦皆自尔,故莫之为者,未为非物也。凡物云云,皆由莫为而过去#49。

    〔疏〕不合於道,故未免於物;各滞一边,故卒为过患也。

    或使则实,

    〔注〕实自使之。

    〔疏〕滞有为也。

    莫为则虚。

    〔注〕无使之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溺无故也。

    有名有实,是物之居;

    〔注〕指名实之所在。

    无名无实,在物之虚。

    〔注〕物之所在,其实至虚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情苟滞於有,则所在皆物也;情苟尚无,则所在皆虚也;是知有无在心,不在乎境。

    可言可意,言而愈疏。

    〔注〕故求之於言意之表而后至焉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可以言诠,可以意察者,去道弥疏远也。故当求之於言意之表而后至焉。

    未生不可忌,

    〔注〕突然自生,制不由我,我不能禁。

    已死不可阻#50。

    〔注〕忽然自死,吾不能违。

    〔疏〕忌,禁也。阻,碍也。突然而生,不可禁忌,忽然而死,有何碍阻。唯当随变任化,所在而安。字亦有作沮者,怨也。处顺而死,故不怨丧也。

    死生非远也,理不可睹。

    〔注〕近在身中,犹莫见其自尔而欲忧之。

    〔疏〕劳息聚散,近在一身,其理窈冥,愚人不见。

    或之使,莫之为,疑之所假。

    〔注〕此二者,世所至疑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有无二执,非达者之心,疑惑之人情偏,乃为议论之也。

    吾观之本,其往无穷;吾求之末,其来无止。无穷无止,言之无也,与物同理;

    〔注〕物理无穷,故知言无穷,然后与物同理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本,过去也。末,未来也。过去已往,生化无穷,莫测根原,焉可意致。假令盛谈无有,既其偏滞,未免於物,故与物同於一理也。

    或使莫为,言之本也,与物终始。

    〔注〕恒不为而自使然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本,犹始。各执一边以为根本者,犹未免於本末也,故与有物同於始,斯离於物也。

    道不可有,有不可无。

    〔注〕道故不能使有,而有者常自然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至道不绝,非有非无,故执有执无,二俱不可也。

    道之为名,所假而行。

    〔注〕物所由而行,故假名之曰道。

    〔疏〕道大无名,强名曰道,假此名教,动而行之也。

    或使莫为,在物一曲,夫胡为於大方?

    〔注〕举一隅便可知。

    〔疏〕胡,何也。方,道也。或使莫为,未阶虚妙,斯乃俗中一物,偏曲之人,何足以造重玄,语乎大道?

    言而足,则终日言而尽道;

    〔注〕求道於言意之表则足。

    言而不足,则终日言而尽物。

    〔注〕不能忘言而存意则不足

    〔疏〕足,圆徧也。不足,偏滞也。苟能忘言会理,故曰言未尝言,尽合玄道也。如其执言不能契理,既乖虚通之道,故尽是滞碍之物也。

    道物之极,言默不足以载;

    〔注〕天道物之极,常莫为而自尔,不在言与不言。

    〔疏〕道物极处,非道非物,故言默不能尽载之。

    非言非默,议有所#51极。

    〔注〕极於自尔,非言默而议之#52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默非默,议非议,唯当索之於四句之外,而后造於众妙之门也。

    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七竟

    #1四库本、浙江书局本『之』均作『名』。

    #2浙江书局本『挠』作『桡』。

    #3四库本、浙江书局本『人』均作『而』。

    #4浙江书局本『间』作『闲』,下注文同。

    #5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『约』当改作『幻』。

    #6世德堂本『外内』作『内外』。

    #7王孝鱼依世德堂本改『师』作『帅』。

    #8『元』字依郭庆藩引文及上下文改作『无』。

    #9王孝鱼依赵本改『其』作『而』。

    #10郭庆藩引文改『夫』作『天』。

    #11郭庆藩引文改『论』作『喻』,下同。

    #12四库本『其』下有『体用其』三字。

    #13王孝鱼依覆宋本及王叔岷说删『之』字,四库本无。

    #14世德堂本『耳』作『而』。

    #15王孝鱼依疏文及赵本『首』下补『公孙衍』三字。

    #16郭庆藩引文改『绪』作『叙』。

    #17此句不通,郭庆藩引文作『子,(者)有德之称』。

    #18『夫』字依正文改作『季』。

    #19『触氏』二字依正文补。

    #20郭庆藩引文『斯』上有『因』。

    #21『如』字依郭庆藩引文补。

    #22赵本无『耳』字。

    #23『快』字依郭庆藩引文及上下文改作『恨』。

    #24赵本『损』作『捐』。

    #25赵本『规』作『视长』。

    #26郭庆藩引文『召谓』作『请召』。

    #27『监』依郭庆藩引文及上下文改作『鉴』。

    #28世德堂本『无为之至』作『无所不至』,赵本『所』作『为』。

    #29世德堂本『致』作『至』。

    #30赵本『至』作『致』。

    #31『畅』字四库本作『伤』字。

    #32浙江书局本『栢』作『柏』。

    #33四库本『灾』作『菑』,与正文同。

    #34『罪』字依郭庆藩引文改作『罹』。

    #35赵本『责』下『有』也。

    #36郭庆藩引文『剪』下有『千里来霖』四字。

    #37原作『朱』,不通,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改作『夫』。

    #38世德堂本『甚』作『其』。下文『自尊』下又补『其』字。

    #39王孝鱼依正文改『分别』作『不知』。

    #40『此』下世德堂本有『则』字。

    #41《阙误》引张君房本『滥』作『槛』。

    #42王孝鱼认为依覆宋本及王叔岷说当改『不』作『亦』。

    #43四库本『太』作『大』,下同。

    #44【无』字依上下文改作『为』。

    #45『太』字依正文改作』大。

    #46《阙误》引刘得一本『大』作『广』。

    #47『合』字依四库本改作『舍』。

    #48『或』字依郭庆藩引文及注文改作『使』。

    #49赵本『去』下有『所』字。

    #50四库本『阻』作『徂』。

    #51世德堂本『有所』作『其有』。

    #52『之』字依世德堂本当删。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