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卷之二十六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言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理而教不言矣,教而理未之尝言也。是以圣人妙体斯趣,故终曰言而未尝言也。孔子应宜僚之请,故於此亦言於无言矣。

    市南宜僚弄丸而两家之难解,孙叔敖甘寝秉羽而郢人投兵。

    〔注〕此二子息讼以默,澹泊自若,而兵难自解。

    〔疏〕姓熊,字宜僚,楚之贤人,亦是勇士沉默#35者也。居於市南,因号曰市南子焉。楚白公胜欲因作乱,将杀令尹子西。司马子綦言熊宜勇士也,若得,敌五百人,遂遣使屈之。宜僚正上下弄丸而戏,不与使者言。使因以剑乘之,宜僚曾不惊惧,既不从命,亦不言他。白公不得宜僚,反事不成,故曰两家难解。姓孙,字叔敖,楚之令尹,甚有赞德者也。郢,楚都也。投,息也。叔敖蕴籍实知,高枕而逍遥,会理忘言,执羽扇而自得,遂使敌国不侵,折冲千里之外,楚人无事,修文德,息其武略。彰二子有此功能,故可与仲尼晤言,赞扬玄道也。

    丘愿有喙三尺。

    〔注〕苟所言非己,则虽终身言,故为未尝言耳。是以有喙三尺,未足称长,凡人闭口,未是不言。

    〔疏〕喙,口也。苟其言当,即此无言。假余喙长三尺,与闭口何异,故愿有之也。

    彼之谓不道之道,

    〔注〕彼,谓二子。

    〔疏〕彼,谓所诠之理。不道而道,言非道非不道也。

    此之谓不言之辩,

    〔注〕此,谓仲尼。

    〔疏〕此,谓能诠之教。不言而言,非言非不言也。子玄乃云此谓仲尼,斯注粗浅,失之远矣。夫不道不言,斯乃探微索隐,穷理尽性,岂二子之所能邪。若以甘寝弄丸而称息讼以默者,此则默语县隔,丘何得有喙三尺乎?故不可也。又此一章,盛谈玄极,观其文势,不关孙熊明矣。

    故德总乎道之所一。

    〔注〕道之所容者虽无方,然总其大归,莫过於自得,故一也。

    而言休乎知之所不知,至矣。

    〔注〕言出其分,非至如何。

    〔疏〕天至道之境,重玄之域,圣心所不能知,神口所不能辨,若以言知索真,失之远矣。故德之所总,言之所然者,在於至妙之一道也。

    道之所一者,德不能同也;

    〔注〕各自得耳,非相同也,而道一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一道虚玄,州曾无涯量,而德有上下,谁不能周备也。本有作同字者,言德有优劣,未能同道也。此解前道之所一也。

    知之所不能知者,辩不能举也;

    〔注〕非其外#36,故不能举。

    〔疏〕 夫知者玄道,所谓妙绝名言,故非辫说所能胜举也。此解前知之所不知也。

    名若儒墨而凶矣。

    〔注〕夫儒墨欲同所不能同,举所不能举,故凶#37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执是竞非,而名同儒墨者,凶祸斯及矣。

    故海不辞东流,大之至也;

    〔注〕明受之无所辞,所以成大。

    〔疏〕百川竞注,东流不息,而巨海容纳,曾不辞惮。此据东海为言,亦宏博之至也已。

    圣人并包天地,泽及天下,而不知其谁氏。

    〔注〕泛然都任。

    〔疏〕前举海为谕,此下合譬也。圣人德合二仪,故并包天地;仁覃无外,故泽及天下;成而不处,故不知谁为;推功於人,故莫识其氏族矣。

    是故生无爵,

    〔注〕有而无之。

    死无谧,

    〔注〕谥所以名功,功不在己,故虽谥而非己有。

    〔 疏〕 夫人处世,生有名位,死定谥号,所以表其实也。圣人生既以功推物故死亦无可谥也。

    实不聚,

    〔注〕令万物各知足。

    〔疏〕纵有财德,悉分散於人也。

    名不立,

    〔注〕功非己为,故名归於物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名以名实,实既不聚,故名将安寄也。

    此之谓大人。

    〔注〕若为而有之,财小矣。

    〔疏〕总结以前。忘於名谥之士,可谓大德之人。

    狗不以善吠为良,人不以善言为贤,

    〔注〕贤出於性,非言所为。

    〔疏〕善,喜好也。夫犬不必吠,贤人岂复多言。

    而况为大乎。

    〔注〕大人愈不可为而得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好言为贤,犹自不可,况惑心取拾於大乎。

    夫为大不足以为大,而况为德乎。

    〔注〕唯自然乃德耳。

    〔疏〕爱心宏博谓之大,冥符玄道谓之德。夫有心求大,於理尚乖,况有情为德,固不可也。

    夫大备矣,莫若天地,然奚求焉,而大备矣。

    〔注〕天地大备,非求之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备,具足也。夫二仪覆载,亭毒无心,四叙周行,生成庶品,盖何术焉,而万物必备。

    知大备者,无求,无失,无弃,不以物易己也。

    〔注〕知其自备者,不拾己而求物,故无求无失无弃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体弘自然之理而万物素备者,故能於物我之际淡然忘怀,是以无取无拾,无失无丧,无证无得,而不以物境易夺己心也。

    反己而不穷,

    〔注〕反守我理,我理自通。

    〔疏〕只为弘备,故契於至理。既而反本还原,会己身之妙极而无穷竟者也。

    循古而不摩,

    〔注〕顺常性而自至耳,非摩拭。

    〔疏〕循,顺也。顺於物性,无心改作,岂复摩饰而矜之。

    大人之诚。

    〔注〕不为而自得,故曰诚。

    〔疏〕诚,实也。夫反本还原,因循万物者,斯乃大圣之人自实之德也。

    子綦有八子,陈诸前,召九方歅曰:为我相吾子,孰为祥?

    〔疏〕子綦,楚司马子綦也。陈,行列也。诸,於也。九#38方,姓也;歅名也。孰,谁也。祥,善也。九方歅,善相者也。陈列诸子於庭前,命方歅令相之,八子之中,谁为吉善。

    九方歅曰:捆也为祥。

    〔疏〕捆,子名也。言八子之中,捆最祥善也。

    子綦瞿然喜曰:奚若?

    〔疏〕瞿然,惊喜貌。闻子吉祥,故容貌惊喜,问其祥善貌相如何。

    曰:捆也将与国君同食以终其身。子綦索然出涕曰:吾子何为以至於是极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索然,涕出貌。方歅识见浅近,以食肉为祥,子綦鉴深玄妙,知其非吉,故悯其凶极,悲而出涕。

    九方歅曰:夫与国君同食,泽及三族,而况#39父母乎。今夫子闻之而泣,是御福也。子则祥矣,父则不祥。

    〔疏〕三族,谓父母族也,妻族也。御,拒行也。夫共国君食,尊荣富贵,恩被三族,何但二亲。子享吉祥,父翻涕泣,斯乃御福德也。

    子綦曰:歅,汝何足以识之,而捆祥邪?尽於酒肉,入於鼻口矣,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?

    〔疏〕自,从也。方歅小巫,识鉴不远,相捆祥者,不过酒肉味入於鼻口。方歅道术,理尽於斯,讵知酒肉由来,从何而至。

    吾未尝为牧而将生於奥,未尝好田而鹑生於宎,若勿怪,何邪?

    〔注〕夫所以怪,出於不意故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牂,羊也。奥,西南隅未地,羊位也;牂,东南隅辰地也,辰为鹑位;故言牂生也。夫羊须牧养,鹑因畋猎,若禄藉功着,然后可致富贵。今捆而功行未闻,而与国君同食,何异乎无牧而忽有羊,不田而获鹑也。非牧非田,怪如何也。

    吾所与吾子游者,游於天地#40。

    〔注〕不有所为。

    吾与之邀乐於天,吾与之邀食於地;

    〔注〕随所遇於天地耳。邀;遇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邀,遇也。天地,无心也。子綦体道,虚忘顺物,自足於性分之内,敖游乎天地之间,所造皆适,不待欢娱,所通斯食,岂资厚味邪。

    吾不与之为事,不与之为谋,不与之为怪;

    〔注〕怪,异也。循常任性,脱然自尔。

    〔疏〕忘物,故不为事;忘智,故不为谋;循常,故不为怪。

    吾与之乘天地之诚而不以物与之相撄,

    〔注〕斯不为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诚,实也。乘二仪之实道,顺万物以逍遥,故不与物更相撄扰。

    吾与之一委蛇而不与之为事所宜。

    〔注〕斯顺耳,无择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委蛇,犹纵任也。心境不二,从容任物,事既非事,何宜便之可为乎。

    今也然有世俗之偿焉。

    〔注〕夫有功於物,物乃报之。吾不为功而偿之,何也?

    〔疏〕夫报功赏#41德者,世俗务也。苟体道任物,不立功名,何须功之偿哉。

    凡有怪征者,必有怪行,殆乎,非我与吾子之罪,几天与之也。

    〔注〕今无怪行而有怪征,故知其天命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殆,危也。几,近也。夫有怪异之行者,必怪异之征祥也。今吾子未有怪行而有怪征,必遭殆者,斯乃近是天降之灾,非吾子之罪。

    吾是以泣也。

    〔注〕夫为而然者,勿为则已矣。不为而自至,则不可奈何也,故泣之。

    〔疏〕罪若由人,庶其修改,既关天命,是以泣也。

    无几何而使捆之於燕,盗得之於道,全而鬻之则难,不若刖之则易,

    〔注〕全恐其逃,故不如刖之易售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无几何,谓俄顷间也。楚使捆聘燕,途道之上,为贼所得,略捆为奴。而全形卖之,恐其逃窜,故难防御,则刖足,不虑其逃,故易售。

    於是乎刖而鬻之於齐,适当渠公之街然身食肉而终。

    〔疏〕渠公,齐之富人,为街正。捆之既遭刖足,卖与齐国富商之家,代主当街,终身肉食也。字又作术者,云:渠公,屠人也,卖捆在屠家,共主行宰杀之术,终身食肉也。

    啮缺遇许由,曰:子将奚之?

    〔疏〕啮缺逢遇许由,仍问欲何之适。

    曰:将逃尧。

    〔疏〕答曰:将欲逃避帝尧。

    曰:奚谓邪?

    〔疏〕问其何意。

    曰:夫尧,畜畜然仁,吾恐其为天下笑。后世其人与人相食与。

    〔注〕仁者争尚之原故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畜畜,盛行貌也。成行偏爱之仁,乖於淳和之德,恐宇内丧道之士犹甚浇季,将来逐迹,百姓饥荒,仓廪既虚,民必相食,是以逃也。

    夫民,不难聚也;爱之则亲,利之则至,誉之则劝,致其所恶则散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民,抚爱则亲,利益则至来,誉赞则相劝勉,与所恶则众离散,故黔首聚散,盖不难也。

    爱利出乎仁义,捐仁义者寡,利仁义者众。夫仁义之行,唯且无诚,

    〔注〕仁义既行,将伪以为之#42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利益苍生,爱育群品,立#43功聚众,莫先仁义。而履仁蹈义,捐率於中者少,托於圣迹以规名利者多,是故行仁义者,矫性伪情,无诚实者也。

    且假夫禽贪者器。

    〔注〕仁义可见,则夫贫者将假斯器以获其志。

    〔疏〕器,圣迹也。且贪於名利,险於禽兽者,必假夫仁义为其器者也。

    是以一人之断制利天下,

    〔注〕若夫仁义各出其情,则其断制不止乎一人。

    〔疏〕荣利之徒,负於仁义,恣其熓毒,断制天下。向无圣迹,岂得然乎。

    譬之犹一覕也。

    〔注〕覕,割也。万物,万形而以一剂割之,则有伤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覕,割也。若以一人制服天下,譬犹一刀割於万物,其於损伤彼此多矣。

    夫尧知贤人之利天下也,而不知其贼天下也,夫唯外乎贤者知之矢。

    〔注〕外贤则贤不伪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贤圣之迹,为利一时,万代之后,必生贼害,唯能忘外贤圣者其知之妙也。

    有暖姝者,有濡需者,有卷娄者。

    〔疏〕此略摽#44,下解释。

    所谓暖姝者,学一先生之言,则暖暖姝姝而私自悦也,自以为足矣,而未知未始有物也,

    〔注〕意尽形教,岂知我之独化於玄冥之境哉。

    〔疏〕暖姝,自许之貌也。小见之人,学问寡薄,自悦#45足,谓穷微极妙,岂知所学未有一物可称也,是以谓暖姝者,此言结前也。

    是以谓暖姝者也。濡需者,豕虱是也,择疏鬣#46自以为广宫大囿,奎蹄曲隈,乳间股脚,自以为安室利处,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烟火,而己与豕俱焦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濡需,矜夸之貌也。豕,猪也。言虱寄猪体上,择疏长之毛鬣,将为广大宫室苑囿。蹄脚奎限之所,股脚乳旁之间,用为温暖利便。岂知屠人忽操汤火,攘臂布草而杀之乎。即己与家俱焦斓者也。谕流俗寡识之人,耽好情欲,与豕虱濡需喜叹无异也。

    此以域进,此以域退,

    〔疏〕域,境界也。虱则逐豕而有亡,人则随境而荣乐,故谓之域进退也。

    此其所谓濡需者也。

    〔注〕非夫通变邈世之才而偷安乎一时之利者,皆豕虱者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此结也。

    卷娄者,舜也。羊肉不慕蚁,蚁慕羊肉,羊肉膻也。舜有膻行,百性悦之,

    〔疏〕卷娄者,谓背项俛曲,俯前挛卷而偃偻也。羊肉膻腥,无心慕蚁,蚁闻而归之。舜有仁行,不慕百姓,百姓悦之。故羊肉比舜,蚁况百姓。

    故三徙成都,至邓之墟#47而十有万家。

    〔疏〕舜避丹朱,又不愿众聚,故三度逃走,移徙避之,百姓慕德,从者十万,所居之处,自成都邑。至邓墟,地名也。

    尧闻舜之贤,举之童土之地,曰冀得其来之泽。

    〔疏〕地无草木曰童土。尧闻舜有贤圣之德,妻以娥皇女英,举以自代,让其天下。居不毛土,历试艰难,望邻境承仪,苍生蒙泽。

    舜举乎童土之地,年齿长矣,聪明衰矣,而不得休归,所谓卷娄者也。

    〔注〕圣人之形,不异凡人,故耳目之用衰也,至於精神,则始终常全耳#48。若少则未成,及长而衰,则圣人之圣曾不崇朝,可乎?

    〔疏〕既登九五,威跨万乘,慜念苍生,忧怜凡庶,於是年齿长老,耳目衰竭,无由休息,岂得归宁。偃偻孪卷,形劳神倦,所谓巷娄者也。

    是以神人恶众至,

    〔注〕众自至耳,非好而致也#49。

    〔疏〕三徙远之,以恶也。

    众至则不比,不比则不利也。

    〔注〕明舜之所以有天下,盖於不得已耳,岂比而利之。

    〔疏〕比,和也。夫众聚则不和,不和则不利於我也。

    故无所甚亲,无所甚疏,抱德炀和以顺天下,此谓真人。

    〔疏〕炀,温也。夫不测神人,亲疏一观,抱守温和,可谓真圣。

    於蚁弃知,於鱼得计,於羊弃意。

    〔注〕於民则蒙泽,於舜则形劳。

    〔疏〕不慕羊肉之仁,故於蚁弃智也;不为膻行教物,故於羊弃意也;既遗仁义,合乎至道,不濡沬,相忘於江湖,故鱼得计。此斥虞舜膻行,故及斯言也。

    以目视目,以耳听耳,以心复心。

    〔注〕此三者,未能无其耳目心意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视目之所见,听耳之所闻,复心之所知,不逐物於分外而知止其分内者,其真人之道也。

    若然者,其平也绳,

    〔注〕未能去绳而自平。

    〔疏〕绳无心而正物,圣忘怀而平等。

    其变也循。

    〔注〕未能绝迹而玄会。

    〔疏〕循,顺也。处世和光,千变万化,大顺苍生,曾不逆寡。

    古之真人,以天待之#50,

    〔注〕居无事以待事,事斯得。

    〔疏〕如上所解,即是玄古真人,用自然之道,虚其心以待物。

    不以人入天。

    〔注〕以有事求无事,事愈荒。

    〔疏〕不用人事取拾,乱於天然之智。

    古之真人,得之也生,失之也死;得之也死,失之也生。

    〔注〕死生得失,各随其所居耳,於生为得,於死或复为失,未始有常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处生而言,即以生为得;若据死而语,便以生为丧。死生既其无定,得失的在谁边?噫,未可知也。是以混死生,一得丧,故谓之真人矣。

    药也其实,堇也,桔梗也,鸡壅也,豕零也,是时为帝者也,何可胜言。

    〔注〕当其所须则无贱,非其时则无贵,贵贱有时,谁能常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菫,乌头也,治风痹。桔梗治心腹血。鸡壅即鸡头草也,服延年。豕零,猪苓根也,似猪卯,治渴病。此并贱药也。帝,君王也。夫药无贵贱,愈病则良,药病相当,故便为君主。乃至目视耳听,手捉心知,用有行藏,时有兴废。故时之所贤者为君,才不应世者为臣,此事必然,故何可言尽也。

    勾践也以甲楯三千栖於会稽。

    〔疏〕勾践,越王也。会稽,山名也。越为吴军所残,窘迫退走,栖息於会稽山上也。

    唯种也能知亡之所以存,唯种也不知其身之所以愁。

    〔疏〕种,越大夫名。其时勾践大败,兵唯三千,走上会稽山,亡灭非远,而种密谋深智,亡时可在,当时矫与吴和,后二十二年而灭吴矣。夫狡兔死,良狗烹,敌国灭,忠臣亡,数其然也。平吴之后,范蠡去越而游乎江海,变名易姓,韬光晦迹,即陶朱公是也。大夫种不去,为勾践所诛,但知国亡而可以存,不知愁身之必死也。字亦有作种者,随字读之。

    故曰:鸦目有所适,鹤经有所节,解之也悲。

    〔注〕各适一时之用,不能靡所不可,则有时而失,有时而失,故有时而悲矣。解,去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鸱目昼暗而夜开,则适夜不适昼;鹤经禀分而长,则能长不能短。枝节如此,故解去则悲,亦犹种暗於谋身,长於存国也。

    故曰,风之过河也有损焉,日之过河也有损焉。

    〔注〕有形者自然相与为累,唯外乎#51形者磨之而不磷。

    〔注〕风日是气,河有形质。凡有形气者,未能无累也。而风吹日累,必有损伤,恃源而往,所以不觉。亦犹吴得越之后,谋臣必恃其功勋,以无后虑遭戮。是知物相利相必相为害也。

    谓#52只风与日相与守河,而河以为未始其撄也,

    〔注〕实已损矣而不自觉。

    恃源而往者矣。

    〔注〕所以不觉,非不损也,恃源往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恃,赖也。撄,损也。风之与日,相与守河,於河撄损而不知觉,恃其源流。

    故水之守土也审,影之守人也审,物之守物也审。

    〔注〕无意则止於分,所以为审。

    〔疏〕审,安定也。夫水非土则不安,影无人则不见,物无造物则不立,故三者相守而自以为固。而新故不住,存亡不停,昨日之物,於今已化,山舟潜遁,昧者不知,斯之义也。

    故目之於明也殆,耳之於聪也殆,心之於殉也殆。

    〔注〕有意则无崖,故殆。

    〔疏〕殉,遂也。夫视目所见,听耳所闻,任心所逐,若目求离朱之明,耳索师旷之聪,心逐无崖之知,欲不危殆,其可得乎。

    凡能其於府也殆,殆之成也不给改。

    〔注〕所以贵其无能而任其天然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运分别之智,出於藏府而自伐能者,必致危亡也。故虽有成功,不还周给而改悔矣。

    祸之长也兹萃,

    〔注〕萃,聚也。苟不能忘知,则祸之长也多端矣。

    〔疏〕滋,多也。萃,聚也。役於藏府,自显其能,故凶灾祸患,增长而多聚之也。

    其反也缘功,

    〔注〕反守其性,则其功不作而成。

    〔疏〕自伐己能而反招祸败者,缘於功成不退故也。

    其果也待久。

    〔注〕欲速则不果。

    〔疏〕夫诚意成功,次定矜伐#53。有待之心,其日固久。

    而人以为己宝,不亦悲乎。

    〔注〕己宝,谓有其知能。

    〔疏〕流徙之人,心处愚暗,宝贵己能,成功而处,执滞如是。甚可悲伤。

    故有亡国戮民无已,

    〔注〕皆有其身之祸。

    〔疏〕贪土地为己有大宝,取之无道,国破家亡,残害黎元无数,无穷已也。

    不知问是也。

    〔注〕不知问祸之所由,由乎有心,而修心以救祸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世有明人,是为龟镜。不知问祸败所由,唯恶贫贱,愚之至也。

    故足之於地也践,虽践,恃其所不蹍而后善博也;

    〔疏〕践,蹍,俱履蹈也。夫足之能行,必履於地,仍赖不践之土而后得行,若无余地,则无由安善而致博远也。此举譬也。

    人之於知也少,虽少,恃其所不知而后知之所谓也。

    〔注〕夫忘天地,遗万物,然后蜩翼可得而知也,况欲知天之所谓,而可以不无其心哉。

    〔疏〕知有明暗,能有少多,各止其分,则物逍遥。是以地藉不践而得行,心赖不知而能照。所以处寂养恬,天然之理,故《老经》云,有之以为利,无之以为用,此合谕也。

    知大一,知大阴,知大目,知大均,知大方,知大信,知大定,至矣。

    〔疏〕此略摽能知七大之者,可谓造极。自此以下历解义。

    大一通之,

    〔注〕道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一是阳数。大一,天也。能通生万物,故曰通。

    大阴解之,

    〔注〕用其分内,则万事无滞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大阴,地也,无心运载而无分解,物形之也。

    大目视之,

    〔注〕用万物之自见,亦大目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各视其所见谓大目。

    大均缘之,

    〔注〕因其本性,今各自得,则大均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缘,顺也。大顺也物物各性足均平。

    大方体之,

    〔注〕体之使各得其分,则万方俱得,所以为大方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万物之形,各有方术,蜘蛛结网之类,斯体达之。

    大信稽之,

    〔注〕命之所期,无令越逸,斯大信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信,实也。稽,至也。循而任之,各至其实,斯大信也。

    大定持之。

    〔注〕真不挠则自定,故持之以大定,斯不持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物各信空,持而用之,其理空矣。

    尽有天,

    〔注〕夫物未有无自然者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上来七大,未有不由其自然者也。

    循有照,

    〔注〕循之则明,无所作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循,顺也。但顺其天然,智自明照。

    冥有枢,

    〔注〕至理有极,但当冥之,则得其枢要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窈冥之理,自有枢机,而用之无劳措意也。

    始有彼。

    〔注〕始有之者彼也,故我述而不作。

    〔疏〕始有之者彼也,故我述而不作也。

    则其解之也似不解之者,

    〔注〕夫解任彼,则彼自解;解之无功,故似不解。

    〔疏〕体从彼学而解也,戒小成性,故不似解。

    其知之也似不知之也,

    〔注〕明彼知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能忘其知,故似不知也。

    不知而后知之。

    〔注〕我不知则彼知自用,彼知自用则天下莫不皆知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不知而知,故不知而后知,此是真知。

    其问之也,不可以有崖,

    〔注〕应物宜而无方。

    而不可以无崖。

    〔注〕各以其分。

    颉滑有实,

    〔注〕万物虽颌滑不同,而物物各自有实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颌滑,不同也,万物纷扰,颌滑不同,统而治之,成资实道。

    古今不代,

    〔注〕各自有故,不可相代。

    〔疏〕古自在古,不从古以来今;今自存今,亦不从今以生古;物各有性,故不相代换也。

    而不可以亏,

    〔注〕宜各尽其分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时不往来,法无迁贸,岂赖古以为今邪。

    则可不谓有大扬摧乎。

    〔注〕摧而扬之,有大限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如上所问,其道广大,岂不谓显扬妙理而摧实论之乎。

    阖不亦#54问是已,奚惑然为。

    〔注〕若问其大摧,则物有至分,故忘己任物之理可得而知也,奚为而惑若此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阖,何不也。奚,何。无识之类若夜游,何不询问圣人。乙及其弱丧而迷惑困苦如是何为也。

    以不惑解惑,复於不惑,是尚大不惑。

    〔注〕夫惑不可解,故尚大不惑,愚之至也,是以圣人从而任之,所以皇王殊迹,随世为名也。

    〔疏〕不惑圣智,惑於凡情也。以圣智之言辨於凡惑,忘得反本,复乎真根,而不能得意忘言而执乎圣迹,贵重明言,以不惑为大,此乃欲尚不惑,岂能除惑哉。斯又遣於不惑也。

    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六竟

    #1郭庆藩引文『则』作『斯』。

    #2『大』字依正文当改作『犬』。

    #3《阙误》引文如海、张君房本『乎』俱作『于』。

    #4世德堂本『又』作『而』。

    #5郭庆藩引文『食』作『良』。

    #6郭庆藩引文『滋』作『兹』,『弊』作『旅』。

    #7王孝鱼依〔注〕文改『徒』作『走』。

    #8原作『胃』疑为『胸』之讹,今依四库本、浙江书局本及文意改正。

    #9『荧』当作『荣』。

    #10『敖』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当作『遨』。

    #11《阙误》引文成张三本『事』俱作『辞』。

    #12赵本无『故可囿也』四字。

    #13世德堂本『教』作『乐』。

    #14『俭』疑『伦』之讹,今依四库本、浙江书局本改。

    #15『此』疑『比』之讹,今依正文改。

    #16郭庆藩引文改『成』作『咸』。

    #17赵本无『复』字。

    #18依上下文,『大』当作『火』。

    #19郭庆藩引文『徒』作『他』。

    #20『为』字世德堂本在『独能』下,赵谏议本在『亦以』下。

    #21世德堂本『拂』作『排』。

    #22『之网』疑『之侧』之误,依郭庆藩引文及上下文意当改。

    #23四库本、浙江书局本『漫』作『慢』。

    #24郭庆藩引文『郢』作『獶』,『乃』下『因』字作『回反』二字。

    #25王孝鱼依江南古藏本及李氏本改『谓』作『讳』。

    #26原作『若』,诸本皆作『君』,又依文意改正。

    #27原作『长』,依上文改『长』作『叔』。

    #28四库本『』作『抓』。

    #29四库本『犹】下有『能』字,『搏』下无『之』字。

    #30浙江书局本〔锄〕作『助』。

    #31四库本、浙江书局本『口』均作『中』。

    #32『生』疑『失』之误,今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当改。

    #33『大』字依正文、〔注〕文改作『古』。

    #34郭庆藩引文认为『先』字宜在『其』下。

    #35『沉』字依郭庆藩引文及注文改作『默』。

    #36四库本、浙江书局本『外』均作『分』。

    #37赵本『凶』下有『也』字。

    #38『九』字依正文补。

    #39四库本、浙江书局本『况』下有『於』字。

    #40《阙误》引江南古藏本『地』下有『也』字。

    #41郭庆藩引文改『赏』作『偿』。

    #42赵本『之』下有『也』字。

    #43『之』字依郭藩引文改作『立』。

    #44郭庆藩引文『摽』作『摽』,下同。

    #45王孝鱼依正文『悦』下补『自』字。

    #46《阙误》引张君房本『鬣』下有『长毛』二字。

    #47四库本、浙江书局本『墟』均作『虚』。

    #48赵本无『耳』字。

    #49世德堂本『也』作『之』,赵本无『也』字。

    #50《阙误》引张君房本『之』作『人』。

    #51四库本、浙江书局本『乎』均作『夫』。

    #52四库本、浙江书局本『谓』俱作『请』。

    #53『成』字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改作『伐』。

    #54赵本『不亦』作『亦不』。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